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

<藝術行政> 免費索票活動觀察

連續3天參與一系列的免費索票活動,
演出本身有一定水準,不過因為是免費索票機制,帶來兩面刃的效果

其一,因為是提前免費索票之機制,實際到場的人數就會有落差,
雖然可藉由現場候補的機制,遞補場面人數的不足,
但以這三場的結果看來,風險還是頗大,
同時,不只整體觀眾人數會有"不好看"的狀況,
現場候補的民眾也會抱怨張數不多,質疑公關票過多

其二, 藉由免費索票機制,拉低進場門檻,
誠然素質當然不齊,
但是若作為文化推廣之政策用意,
提供從來不進劇場或有心但財力有限之觀眾,
一個欣賞高品質演出的機會,
則有其風行草偃之用

綜合上述,
也許可以透過低額付費機制(150元)、或演出現場排隊進場的方式,一舉解決上述二個問題

此外,也觀察到許多現場處理的技巧,
包括,
1.維持說法的一致性(沒有提供節目單)
2.以價制量(有限節目單的資源運用)
3.危機處理(支持內部士氣,並避免影響其他觀眾之他處協調)
4.不外露會引起爭端之事物(不發送之節目單、非本場之票卷)
5.滿足需求(曲目之公告、數量)
6.事前公告之完整,下次之改進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