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

<紀錄片>如霧起時_鄭愁予

電影的手法,太過寫實,沒有意象
許多畫面,就是詩作的直接呈現,太剛好,沒有想像空間
從而,也感受到文學家的創作應該持續,有熱情甚至奉獻
中斷10年沒有創作,結果就是一首"錯誤"從頭用到尾
沒有廣度,沒有後來的進展

但有聽到創作之方法,借用
把<宋詞>的意境與寫法套用到新詩
就有另一種美感,傳唱流傳

而是否個人抉擇時,應該以適情適性?
有眾多Offer時,因為耶魯名氣大選擇
難道沒有想再發展藝術的企圖? 沒有想結交大師與朋友的想望?

所以落地為根的家族,雖有一些羨慕(語言背景、文化能力)
但是也稍許感概只有一時的榮光,沒有再超越或異質變化的再進步?

Q&A:
1. 追尋大師吧~ 親炙那學養與知識的聖殿~
2. 拓展世界觀吧~ 除了東方,還有西方,甚至還有近代與古代,最美感動與值得人生吧!

沒有留言: